传承姜维壮教授财政学术思想建设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体系
今年8月23日,我国著名财政学家、新中国财政学奠基人之一,姜维壮教授走完了他九十五年的壮丽人生,永远离开我们,而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财政学术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高风亮节的道德修养,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财政学人。在姜维壮教授九十华诞之际,我们受组织之命,撰写了《姜维壮教授财政学术思想评述》一文,全面梳理、阐述了姜维壮教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学术思想,并经姜教授本人审阅,我们倍感荣幸、深受教育。今天,我们深切怀念姜维壮教授,更感受到姜维壮教授博大精深的财政学术思想,为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姜维壮教授财政学术思想回顾
姜维壮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勤奋治学,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著作和教材,涉及财政理论与政策的诸多领域,为我们学习、研究财政学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源,最为突出的财政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拓展了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姜维壮教授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修养为基础,对财政分配关系、财政分配规律、财政制度、财政政策等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独立见解,澄清了不少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对财政与国家关系的分析,即认为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国家分配论”的核心观点,姜维壮教授和众多老一辈财政学家一起,共同创立了这一构成我国财政学重要基础的财政理论,成为新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这一时期,姜维壮教授还对价值规律、财政分配次序、财政杠杆、财政与宏观经济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既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财政调节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也为党和政府财政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
以宪法、党章为基础,全面论述了财政监督问题。从 2002年到2012年,姜维壮教授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财政监督学术论文。姜维壮教授以宪法和党章为基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论述了财政监督问题。姜维壮教授认为,强化民主监督和加强依法理财,是现代财政管理的发展规律和核心内容;强化民主监督和加强依法理财,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政策;努力营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管理机制。在《财政监督管理的社会使命及其实现的关键因素》一文中指出,财政监督管理社会使命的实现,最重要的是以较健全的法制作为政治手段;民主监督制度作为一种政治范畴,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被运用的,因此,不同社会的民主制度就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人民民主同样是财政监督管理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和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需要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在众多论述中,姜维壮教授既论证了财政监督的重要性,也探索了财政监督的具体途径。
较早开展了财政信息公开的研究。姜维壮教授认为,应提高对财政信息公开问题的认识。这方面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有关规定,结合有分析有选择地参考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遵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加强宣传,培养全社会尤其是公务员信息公开、信息共享、信息民主的意识,强调财政信息向公众公开、接受人民监督,为政府高效行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与舆论氛围。提出建立财政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有必要建立严格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主要是包括国家立法机关、专业的外部审计机构、其他中介组织、社会公众以及社会舆论等,使公布的信息能满足各方特别是广大纳税人的需要。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公共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实现。
开展比较财政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财政理论与实践。长期以来,姜维壮教授致力于比较财政的研究,自1992年出版第一本《比较财政管理学》后不断更新,2000年和2012年分别出版了修订本。姜维壮教授认为,比较财政讲究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认为西方国家在财政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系列较具现代化特征的方法、原则、制度,对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管理有普遍性的参考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在理财观念上,重视宏观调控和效率优先;在管理原则上,从人治为主向法治为主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单一型管理环节向综合型多环节结构管理方式发展;在管理方法上,由经验方法为主向科学计量方法转变;在财政收支关系处理上,从一般性强调量入为出和预算无条件收支平衡为主,向量出为入和综合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转变;在组织收入和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上,从以保证国家机器的存在与活动的需要为主,向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和调节经济关系为主的方向转变;在管理体制上,从高度分散和集中统一向体系化、调控化、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在监督管理上,从以行政监督为主,向以国家民主法治监督机制化为主的方向发展。对比研究西方国家财政管理的这些现代化特征,对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工作,无疑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以姜维壮教授为榜样努力发展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体系
姜维壮教授的财政学术思想,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深刻论述了财政理论发展的重大命题,促进了财政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姜维壮教授的财政学术思想及其政策主张,为党和国家财政经济决策,财政制度法制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现阶段,我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深化改革开放,分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需要构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学习、继承姜维壮教授的财政学术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加强财政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体系。姜维壮教授等新中国第一代财政学家,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功底,在建国初期和改革后,深入研究了财政学基本范畴,阐述了社会主义财政分配规律,提出了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以及论述了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各自平衡及综合平衡等著名观点,构成了国家制定实施财政政策、财政制度的重要依据。今天,构建中国特色财政理论体系,仍面临着繁重的财政理论基础研究任务,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和市场的具体边界在哪里、如何在集权与分权的博弈中处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界定问题、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财政政策选择问题,等等。学习、继承姜维壮教授财政学术思想,为我们开展财政基础理论指明了方向。
完善国家治理下的财政监督理论框架,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公共选择理论。姜维壮教授对财政监督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财政监督的地位和具体途径展开了充分阐述。这些学术思想今天对我们研究这一问题仍具有重要价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提高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财政监督在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中承担着更加繁重的任务,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在财政监督中怎样整合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监察监督,以及财政内部监督等不同的监督力量,共同发挥监督合力;如何在财政监督中实现权力制衡,怎样把权力装在笼子里;如何有效推进财政监督的民主法治建设,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可以成为中国特色财政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内容。
继续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研究,构建现代财政管理理论。姜维壮教授是国内较早研究财政信息公开问题的学者之一。在学术界、新闻界及社会各方面的推动下,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新修订的预算法对财政预决算公开做了较详细的规定,目前,中央及省级政府财政预算公开较为详细、及时。但现阶段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状况,和现代财政管理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在姜维壮教授等老一辈财政学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财政信息公开的机制、内容和方式等,满足现代政府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需要,推动财政管理理论的发展。
深入研究世界公共物品,构建国际财政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后,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姜维壮教授等老一辈财政学家致力于各国财政比较研究,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论文,出版了众多版本教材,硕果累累。与此相适应,国际间政府财政关系问题引起专家学者的兴趣,世界公共物品的研究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货币的组成部分后,我国国际地位逐步发生变化,国内提出了大国财政等概念。这就需要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间政府财政关系,分析我国财政在世界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责任,既争取和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地位,又在世界气候变化、维护国际和平等世界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承担和发达国家不同的责任,形成指导我国财政实践的国际财政理论体系。
姜维壮教授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财政学家,几十年来在财政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果累累,著作等身,为我国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姜维壮教授的财政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原文发表于《中国财政》2017年19期